隨著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換電重卡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新老勢力紛紛加入,各方資源積極提供解決方案,共同致力于換電重卡的大規模推廣運營。
近期,換電重卡領域掀起底盤換電的風潮,眾多基于全新架構設計研發的底盤換電車型出市,推動新能源重卡場景、技術等多方面創新與體系的全面覆蓋。
底盤換電風潮起,市場推出哪些車型?
2021年9月,Deepway推出首款全正向設計研發的智能新能源重卡— DeepWay·深向星辰。DeepWay·深向星辰將電池與底盤結合,完美匹配寧德時代“騏驥換電”產品,有效提升載貨空間,降低車身風阻系數。今年4月10日,DeepWay宣布全球首家商用車底部換電站在天津建成,DeepWay底部換電技術“星移”,換電全程僅需6分鐘,一次換電續航達600公里。
5月30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在發布會上發布了基于全新GXA-T架構打造的遠程星瀚G系列重卡,其中,遠程星瀚G超級電動重卡,支持500kWh模塊化底部換電,換電時間不超過4分鐘,可以承擔500km干線物流需求。
6月5日,宇通基于商用車行業首個軟硬件一體化技術平臺——??谽平臺發布,發布會上宇通重卡全新大電量底置換電牽引車亮相,這款車搭載513度電量底置電池,滿電續航超過340公里,4分鐘快速換電,突破純電動車高速運營里程限制。
7月6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和奧動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福田戴姆勒將基于GTL平臺研發底盤換電車型,奧動提供全球領先的重卡底盤換電技術解決方案;雙方合力打造獨具市場競爭力的底盤換電重卡,共同推進重卡底盤換電項目的快速實施。
7月26日,歐曼新品發布會上,歐曼發布了EST 6×4底置換電牽引車,這款車型通過正向研發打造底部換電,解決了純電重卡安全性能不高、續駛里程短、舒適性差、貨廂容積小等問題。
后背式換電優勢與短板共存
眾所周知,市場上大部分電動重卡產品皆為“油改電”車型,駕駛室、傳動軸、底盤制式與傳統燃油重卡基本相同,這種傳統車型的底盤空間有限,動力電池被布局在駕駛室后方,以便換電設備進行吊裝換電,因此被命名為后背式換電。
針對后背式動力電池的布局,市面上推出的主流換電方案為側換式和吊裝式換電。后背式換電方便換電設備進行換電,也便于對動力電池檢查維修。但缺點也有很多,大體積電池組暴露在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電池需考慮到防水、防曬等問題;后背式動力電池的布局通過擠壓駕駛空間和貨艙箱空間騰出,電池布局空間有限,電量也必須控制在合理區間,因此,目前大部分換電重卡電池容量為282kwh或350kwh。
除此之外,“油改電”產品存在明顯的工程學缺陷:重心高,高速行駛狀態不穩定,容易在制動或急轉彎行駛狀態下發生危險,因此純電動重卡一般都在封閉園區、城市道路等地方低速運輸,很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底部換電逐漸成為行業聚焦的新風向
底盤式換電是基于全新正向研發的新車型提出的換電方案。正向研發的車型去掉了原來底盤上安裝的變速器、油箱、尿素罐,底盤空間更大,便于布局電量更大的動力電池,使整車的續航能力進一步升級。與此同時,底部布局動力電池,能進一步增加貨箱載貨空間,使整車結構布局合理,有效提升運營效率,降低車輛的重心和風阻系數,使重卡行駛更加平穩。
底盤換電面臨的短板也很多,從換電便利性角度出發,底部換電技術更加復雜,對換電設備的要求更高,換電成本也會增加。其次,動力電池位于重卡底部,對車輛行駛的路況要求較高,需要考慮到底部刮蹭和石子等物對動力電池的損傷問題,車輛只適合在平穩光潔的道路上運輸,不適合道路崎嶇、路況復雜的地區行駛。
后背式換電和底盤換電哪種換電方案能贏得市場青睞
基于上述分析,后背式換電和底盤換電各有優劣,究竟哪種方式能獲得換電重卡的市場青睞呢?
小編認為,運力場景是盤活整個換電產業鏈的關鍵因素,不同運力場景將適應不同的換電方案。
對于底置換電來說,電池布局在車輛底盤上,重卡有了進一步提升電池容量的空間,電量的擴大會提升續航里程,這意味著全新正向開發的底盤換電車型將有很大希望實現干線等長途運輸。續航里程增加使換電站布局間距擴大,在道路上僅需布局少量換電站,即可完成換電重卡在干線等中長途運輸。今年8月24日,20臺正向研發的DeepWay·深向星辰智能新能源重卡成為寧德時代聯合福建省高速集團打造的全國首條重卡換電干線——寧(德)廈(門)干線的首選落地車輛。據悉,寧廈線總長420公里,全線共設有4座換電站,DeepWay·深向星辰匹配寧德時代“騏驥換電”產品,可實現6分鐘極速換電,能有效應對重卡在寧廈干線運輸的續航問題。
對于后背式換電方案來說,正因為電池續航有限,后背式換電方案更適合短途接駁工程,這種換電方式對換電的技術要求較低,換電站的建設成本也相對較低。如果后背式換電方案運用于干線等中長途運輸,受制于續航問題,換電站的建設需要增量,成本也會增加。
小結
綜上所述,兩種換電方案均有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換電便利性的空間,且兩種換電方式都面臨著換電重卡換電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目前看來,后背式換電方案的換電技術水平較為成熟,適合倒短運輸場景;底盤換電在干線等中長途運輸方面的潛力巨大,但仍需時間來提升換電技術水平,降低換電成本。